龍巖展鳳營業處「從關懷著手,真誠付出」
由於國人對死亡一事仍是有所禁忌,因此龍巖集團展鳳營業處高淑娟董事會先關心對方,然後從關心中瞭解對方所需,加上自己有過痛失至親的遺憾,讓她在面對客戶時更能設身處地,提供貼心感人的服務。
文章刊登於「經理人月刊」2010年
即便人類文明已進入21世紀,許多人談起殯葬這回事仍然是充滿忌諱,或對這個行業總是存在陰暗、唯利是圖等負面印象,但是龍巖人本展鳳營業處董事高淑娟卻在15年前毅然投身這個完全被否定,更不被看好的行業。
高淑娟回想當年,媽媽以「不務正業」來看待她投入這個事業,甚至於在剛開始的兩、三年,她和家人的關係簡直是處於冰河期;既然沒有家人與親友的奧援,她就只能從陌生拜訪做起。她提到,有一回和客戶約在速食店,當對方聽完她的說明後,只告訴她,「給我名片,我需要的時候會跟你聯絡。」後來高淑娟卻發現對方把她的名片丟棄在垃圾桶裡,她頓時從心底湧起一股酸楚,但還是把名片撿起來,擦乾淨帶走。
類似的情況,在剛開始的第一年幾乎是司空見慣。當大多數人都否定這個行業時,她也不免懷疑自己的決定,高淑娟也曾自問為什麼要堅持? 而支撐她繼續走下去的信念是,「我希望在60歲退休時,可以親眼看見台灣的每一家殯儀館都像是五星級飯店那麼溫暖明亮。因為自己的投入, 改變了一個產業的生態,這就是我的價值!」她在日本看見每一家火葬場、殯儀館,都像是五星級飯店在經營,而台灣各方面都很進步,唯獨這一塊相當落後,對往生者的大體不夠尊重、整個喪禮過程常因噪音等污染引起附近居民的不便,這種落差加上自己有過痛失至親的遺憾,讓她無悔的投入。
從關心暸解對方需求,提供專業協助
就是這份信念,讓高淑娟在26歲時就一手建立起展鳳營業處。她總是以正面的態度看待工作的價值,不願輕易被困難打倒。「當你被一百個人拒絕時,其實並不代表失敗,反而能夠因此找出一百種成功的方法。」高淑娟強調,「慈悲是來自對一件事情的明白與瞭解。」台灣目前對生前契約的觀念大概就跟三、四十年前大家對保險的態度一樣,因為不理解所以排斥,而現在大家都有了保險觀念,大家都要買,差別只在於要跟誰買。靠著殯葬從業人員的努力,要一般大眾了解生前契約就像規劃保單一樣重要,這樣的願景指日可待。
由於社會大眾對於死亡一事仍是多有禁忌,因此在行銷上必須特別謹慎。通常她會先關心對方,然後從關心中瞭解對方的背景與習俗,而且必須專業;但所謂的專業,絕不能不懂裝懂,當碰到不曾聽聞的習俗時,她會經客戶同意當場打電話請教公司專業的禮儀師,同時也會讓對方感受到公司確實是以專業在運作。
從塔位、生前契約到履約告別式,每每服務過後,就得到客戶的感恩與尊重。高淑娟表示,在龍巖有一半左右的業務夥伴都是被服務過的家屬,在她旗下就有一位協理,原本是年薪百萬的上班族,父親後事便是委託龍巖來服務的。由於這位協理和父親的感情很好,所以喪禮之後幾乎每個月都會上山去看爸爸,也常在山上碰到高淑娟。
事隔一年多,有一天對方竟主動找高淑娟說明想跟她一起做業務。原因是,每次看到高淑娟總覺得很開心,可見她的工作很有價值;而且當她和母親討論這個決定時,原以為母親會反對,沒想到母親竟說,「你爸爸就是因為淑娟的幫助,現在才有這麼好的安息地,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去幫助別人,我當然會贊成。」
完成每個人的心願,肯定自我價值
善念不但成就自己,也足以感動他人,在龍巖人本有太多令人動容的故事。高淑娟曾經幫一位年僅18歲的年輕女孩辦過追思會。她和女孩父母第一次見面就在女孩往生的醫院,從父母口中得知女孩是媽媽在40幾歲才生下的掌上明珠,是個很活潑又愛漂亮的女孩。談過之後,高淑娟的報價足足比其他葬儀社多出10萬塊,但女孩的父母還是決定讓龍巖承辦,因為龍巖滿足了他們的需求—這個需求就是深愛女兒的父母想為女兒盡的最後一份心意。
在殯儀館大廳內,佈置了象徵女孩漂亮容顏的玫瑰花球,而天花板垂吊著同學們親手摺的紙鶴,整個場面相當溫馨。由於媽媽提到女孩很喜歡周杰倫的音樂,但考慮其曲風多偏輕快與重節奏,不宜懷思的場合,高淑娟於是找老師重新編曲,把節奏放慢,讓女孩與所有愛她的人一起聆聽,現場還播放了用心製作的紀念光碟,呈現女孩短暫卻燦爛的生命。
還有位住在花蓮、六十幾歲的媽媽,罹癌已經多年,她一直在找很漂亮的靈骨塔位,雖然晚輩跟她說看開點,病就會好,媽媽說她就是看得開,所以希望在生前就把自己以後要住的家給找好。其實這家人在花蓮當地有家族塔位,但媽媽不喜歡,所以從花蓮、宜蘭一路找到台北。高淑娟得知後,就帶著這位母親上山去參觀真龍殿;坐在輪椅上的媽媽一看到真龍殿,就握住高淑娟的手向她道謝,「這就是我在找的最後一個家。」
完成每個人的心願,讓生死兩安,看到一張張安心而感動的臉,自我的價值也在此時被肯定了。台灣的殯葬業確實已經不同以往,因為有心人的執著投入,讓更多人看見生命的尊嚴與價值!